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我不喜欢粉色。也许因为觉察到了它背后代表的稚嫩、温柔,跟职场黑白灰相去甚远。
记得以前有一个很喜欢穿粉色衣服的女同事,大家好奇问她为什么喜欢穿粉色,她说的具体原因我忘了,只记得她说了一个现象——很多女性小时候很喜欢粉色,长大了突然不喜欢,到了某个年龄段又重新喜欢。我不以为然,当时急着跟稚嫩/温柔的小女孩划清界限,更不会想着重新喜欢上当前「鄙夷」的东西。
直到性别意识觉醒,我才知道这就是厌女。
社会先通过各种暗示,把女性关联上「可爱」、「稚嫩」、「柔弱」等特质,并且用粉色来强化这种关联,在不涉及利益争夺的领域给予满足这些条件的女性奖励;却在实际涉及到利益的生活中提倡这些形容词的反面,例如「严谨」「成熟」「刚强」,同时隐秘地对粉色及相关特质进行污名化。这就是为什么进入职场后,我觉察到原来那一套根本就是糊弄人,因此开始反感粉色、反感早期加在女性身上的标签。
随着生活经验的增加,我发现时刻保持「严谨」「成熟」「刚强」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。作为一个活生生、有丰富情感的人,我内心感性的一面逐渐复苏,开始接纳人本身的敏感、温柔和脆弱,并意识到它们其实能帮助我开阔和成长,并不是必须压抑和摒初的东西。当我成为一个真实而非标签化的人、回到本真,意识到粉色仅仅是粉色,客观来说它只是五彩斑斓颜色中的一种。从我自身的角度出发,当我接纳它所代表的温柔、稚嫩、无攻击性,它甚至能给我提供安全感。这时有可能我会重新喜欢上粉色,不同的是这次是我自主做出的选择。
电影里的芭比也经历了类似的情境,从最开始在乐园无忧无虑的精致完美生活,到步入现实世界美梦破碎后的痛苦不堪,再到重回乐园主动连结众姐妹找到「自己」,也是一个卸下外界标签真实成长的故事。
影片中对女性处境的描写不比这几年大火的女性主义书籍更深刻,却提供了一种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,让万千的我们在理论之外的生活细微场景中,去体察女性所遭受的限制、苛求和暴力:
- 路人调戏的眼神和越界的玩笑
- 给女孩生产玩具的公司管理层没有一名女性
- 对女性身材、道德、能力多方面必须完美的不合理要求
……
对女性严要求高标准的另一面,是对男性的隐秘优待。这一点在电影里没有具体展开,只是通过幽默的嘲讽,来表现男性的谜之自信和优越感。影片中的肯开始是自卑的,通过现实世界体会到父权制给男性带来的好处之后,他在乐园复制了一个父权制群体,最终因为自信的另一面(自负)被瓦解。正如上野老师所说,恐弱是慕强的翻版。肯经历了自卑——假装强大——放下伪装的过程,就这个过程而言,男性和女性是一样的。
影片结尾不是常见的一家欢套路——芭比和肯冰释前嫌,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,而是一个开放性的结局,芭比、肯都意识到自己是独一无二的,可以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,不必陷在「芭比和肯」或「肯和芭比」这个预设的组合里。在这个意义上,这是结尾也是开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