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朗气清时,宜登高望远

原文写于 2022.5.15

周末朋友 Y 约出去走走,我问去哪儿,她说西湖吧,二话不说我就决定一起去。

来杭州这几年,我去过西湖很多次,不同的季节、不同的心境、不一样的同伴,每次去都有新发现,百看不厌。西湖其实是一个泛指,它周边有很多不那么知名却也别有洞天的风景,我们常常误入之后收获意外的惊喜。

吃过午饭我们闲步走到了北山路,游客没有往常多。上次和 Y 一起来北山路是去年三月,我记得那天特别热,我俩在麦当劳里吃冰淇淋蹭空调,当时还在室内撑起了遮阳伞。今天的天气倒是凉爽,我们沿着西湖边往岳庙方向走。从岸边眺望西湖,微风吹皱了湖面,湖面上飘荡着载着游客的小船,远看宛若一幅风景画;而那些在画中游的人,看到的却是岸边的人潮,ta 们会不会觉得置身画外远观更加赏心悦目呢?

往前走了几个路口,我们商量着去爬宝石山,高处的视野更开阔。宝石山之前我也爬过很多次了,随便找路口都能找到上山的路。我们任意选了一个弄口准备上山,沿着台阶走上去看到一块巨大岩石雕刻,我认出这是大佛寺的半身佛像,想带 Y 看下佛像正面,却怎么也找不到入口,遂作罢继续往上爬。不远处,就是宝石山的地标——保俶塔。塔的内部已经完全被填充封起来,外墙也围了一层铁栅栏,唯一能近距离看的是塔刹,准确说是原来的塔刹,后来修缮时把它取下来放在塔身的一旁。这根铁铸的塔刹源自明朝,历经了百年风雨,斑驳的铜绿低语着如烟往事。

续步前行,我们来到了蛤蟆峰。我对这里印象很深,蛤蟆峰有很多形状迥异的岩石,经过地壳运动后以危险又刺激的角度叠在一起,最难攀爬的地段可以用陡峭来形容。我低头看了下自己不适宜阔步攀爬的裙子和靴子,决定化身为导游角色,指引 Y 向上爬行,而自己在一块陡峭的岩石上坐着等她。在等 Y 的间歇,我看见旁边一块巨大的岩石上,有几个游客在挑战徒手攀爬,身手矫健的人几个蹬腿就到了顶部,而身体不太协调的人则卡在中间寸步难行。

回想起上回来蛤蟆峰,是两年前和 Z 一起,大概是深秋,也是随便走着走着就上了山。我们手脚并用地爬到了山顶,那姿势可不就是两只大蛤蟆。山顶游客寥寥,如无人之境,我们漫山遍野撒欢,在山顶和保俶塔还有西湖合影。疫情给人一种错觉,两年时光不过弹指之间。眼下 Z 即将去上海生活了,再和她一起游山玩水会是什么时候呢?

等 Y 下来后,我们开始沿着小道下山。中途路过抱朴道院,我带 Y 走向上次发现的假山群。这里的假山错综复杂,真实地还原了重峦叠嶂的样貌。在假山群中可以拾级而上,七弯八拐后通到了道院的门口。我跟 Y 说这里很适合捉迷藏,Y 说以后有宝藏就埋在这里吧,让我来这儿找。我听了很感动,不愧是认识了十二年的好朋友,转念问她“那你有什么宝藏留给我呢?”,Y 想了想说 ”我可能也不会有什么宝藏”,这时山里响起一阵阵松涛声。

道院的背景是明黄色,在翠绿山林的掩映下很是好看,我跟 Y 说这儿背景不错,想给她拍照。我很少主动给人拍照,这次其实是想将功补过。五一我和 Y 一起去露营,返程的落日特别美,我们都借着余晖给对方拍了照。结果 Y 帮我找到了特别好的角度,而我把她拍变了形。这次 Y 不计前嫌,决定再给我一次机会,还教我构图技巧。我拿着手机各种找角度,拍照的姿势比模特的姿势还多,好在最后拍的照片我俩都很满意。

一路走走停停,我们在天黑前下了山,重返湖边小憩。坐在湖边的长椅上,看着对岸葱郁的孤山,倒映着远山的湖面,三三两两行走的游客,想起苏轼月夜说的“何夜无月?何处无松柏?但少闲人如吾两人”。

一艘小船从桥洞下缓缓开过来,船尾倚坐着一位工作人员,这片湖面没有需要打捞的垃圾,他悠闲地晃动着手中的捕捞网。船头立着一只白色的鸟,一动不动,跟船尾的人相映成趣。小船缓缓驶近后,我才发现,白色的鸟其实是一个塑料袋,打过的结刚好竖起,远看以为是单脚站立的白鹭。我跟 Y 开玩笑地说,这真是境由心生啊。

小船才不理会我们的玩笑,片刻不停留地缓缓远去,载着白鹭一起消失在夜色中。

Add a comment

Fields followed by * are mandatory

HTML code is displayed as text and web addresses are automatically converted.

Page top